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十个月的海上生活。暂别亲朋、远离家乡,难免有些忧伤和思恋。父母的牵挂像“慈母手中的线”,对我充满着“意恐迟迟归”的眷念,而我的确是那漂泊在外的“游子”,默契地对他们报喜不报忧。
我来自四季春城——云南昆明,从小与红土青山结伴,入目皆花浪、身处彩锦丛的我,却对那蔚蓝汪洋怀有别样憧憬。那无垠的碧波,在我梦中舒展成诗篇,诱惑着我去探索。
站在码头边,带妥了精心打包的行囊,迈向舷梯的那一步至今难以忘怀。凝视着即将载我远航的船儿,心中交织着雀跃与忐忑。浪花拍打着船舷,诉说即将到来的未知冒险,我真的能驾驶这艘巨轮吗?船舱微弱的信号,收到母亲的赠言“既已扬帆,祝你出海平安”!我暗自打气,既然已经做好决定,就一定要在这片蔚蓝学堂里潜心求索,让专业知识化作航向,让经验见闻推动双桨,在这张无垠的海图中书写属于新时代航海者的赞美诗。
头三个月里,我对甲板上的设施设备充满了好奇,克令吊、缆机和让人有些害怕的锚机等,在这段跟随水手长学艺的时光里,我慢慢熟悉了甲板上的日常作业:从精妙实用的水手结,再到甲板养护的每道工序,无论是为靠离泊备好每一条缆绳,还是测量各舱水位,这些技能都有来自内行的经验和规律,需要我下功夫去学习和掌握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师傅教我打“双套结”吧,这个使用率最高的绳结有一个诗意的名字“丁香结”。这个平日里沉默、认真的汉子,熟练的打好绳结后又看向远方,我想他大抵也是想念彼岸的家人了吧,“青鸟不传云外信,丁香空结雨中愁”……
之后上驾驶台跟航行班,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试着操作各种助航设备和仪器。学习像驾驶员一样,时刻留意船舶的周遭状态,确保航行安全。二副教会我六分仪使用方法时,我不禁感叹古人的航海智慧,在茫茫大海上把一切可见可用的东西利用到极致。经过一两次实操,我脑海里也不再局限于“测者午圈”、“天体中天”等抽象模糊的概念了。虽然如今技术进步,精密的现代化助航设备替我们省去了许多繁琐的过程,但看着日出、日落按照自己计算的时间有序发生,还是有种别样的成就感。
大海有时温柔,有时却无比暴虐。记得那次从新加坡空载回国,海浪涌起如山倒,一次次击打着船身剧烈摇晃,天地仿佛都要被这无尽的波涛吞噬。警报声、风雨雷电声交织在一起,令人胆寒。我苦苦支撑在驾驶台,晕船的各种症状与我相拥,大副笑着对我说:“向远处看,把注意力放在海面、雷达和值班瞭望的责任上,你会好过很多。”三天后层云遁走,当阳光重新洒在海面,那种“劫后余生”的喜悦难以言表。航行的过程充满了未知与挑战,但也正是这些经历,让我们不断成长与进步。挑战风暴与浪涛时,我学会了坚韧与勇敢;在静谧的海面上,我体会到了宁静与思考。除了应对恶劣天气,海上的寂寞也如影随形,想念家人、朋友时,只能在休息时间,对着手机里的照片默默发呆。船上大家庭及时发现了我的情绪低落,对我进行正确的引导,大家来自不同地方,有着不同的背景,却在这一方天地里相互扶持、患难与共、亲如一家,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
船长铁骨铮铮又柔情似水,他经验丰富,专业知识扎实,工作态度严谨。在每次靠泊与离泊的压力和责任中保持警惕,危险局面中冷静应对。船舶终会停靠在港湾,船长始终是带领我们乘风破浪的勇士。作为未来的船长,我也应当时刻严格要求并鞭策自己。海员们年复一年,风里来,雨里去,以船为家。是沉默无言的大海,是澎湃汹涌的波涛让每个船员懂得了顽强拼搏和珍视奉献。一声汽笛催醒了梦境,一根缆绳拉长了思念与牵挂。
社会评价航海事业承载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风险。从业者常年漂泊于浩瀚汪洋,与社会脱节,更无法兼顾家庭责任,这份孤寂与牺牲远超陆地职业。政界视角海员是维系全球经济命脉的无名英雄,其贡献堪称文明社会的基石。若失去这支海上铁军,全球贸易体系将瞬间崩塌——届时半边地球陷入能源危机,另一半人类将面临粮食短缺的生存考验。我觉得航海实为勇者的征途,既要征服变幻莫测的自然力量,又要以钢铁般的意志对抗闭塞的生存环境。这不仅是对体能的考验,更是精神韧性的终极试炼场。这片蓝色疆域需要的是身心俱备的开拓者。
祝愿勇敢的女孩们破浪前行,一切都好。伟人曾说过,妇女能顶半边天,我们要打破外界那些无聊的质疑,走好自己的路。不被定义、永远自由,努力成为想要变成的样子。期待能在未来看见更多的“我们”绽放梦想。相信终有一日,我们会在世界各个角落重逢,就像我们当初约定好的那样。
历经风浪的前辈们总是倾囊相授那些用岁月淬炼出的航海智慧,海鸥又带来徐徐的晚风,当撇缆头又抛向异域码头的晨昏,这些都是回味无穷的经历。此刻船舱的温度刚好,敞开心中的舷窗,所见所闻正是我想观察的世界。最后,衷心祝愿公司蓬勃发展、蒸蒸日上,也祝愿所有船员兄弟们平平安安。让我们携手共勉,共创美好未来!